聶嘉樂,生于1905年4月5日,因是清明節(jié)的前一天,故取乳名為寒食。他是河間縣第一黨員,也是河間縣第一黨支部的首任支部書記。
1925年,聶回到他從小定居的河間縣張寺營村,與泰安縣的石愛完婚。他婚后繼續(xù)求學。在燕山大學讀書時,正值國共合作、北伐戰(zhàn)爭前夕,當時工人、農(nóng)民運動高漲。聶受革命思想的影響,逐漸認清了革命的道路。他多次參加反對北洋政府的游行示威,和進步的同學秘密結社,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及進步書刊。192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同年八九月間,為了推進國民革命,他受中共北京市委派遣,回到河間張寺營村,開展黨的工作。很快與津南黨組織負責人劉格平接上關系,并開始了黨的秘密工作。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的宣傳和工作,先后發(fā)展了多名入黨積極分子,建立了河間第一個黨支部——張寺營黨支部。
聶嘉樂對工作非常認真,經(jīng)常早出晚歸,這期間在河間縣發(fā)展了十多名黨員。1927年下半年成立中共河間、獻縣縣委,聶出任宣傳委員。
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,他根據(jù)黨的指示,籌集槍支,發(fā)展武裝,準備展開武裝斗爭。是年10月 ,軍閥孫傳芳部潰軍一股,竄至河間沙河橋一帶,聶令黨員秦國池發(fā)動群眾繳了這股逃兵的十幾支槍,并組成二三十人的革命吳莊。
1928年夏天,經(jīng)組織同意,聶應同學之邀,打入肅寧國民黨縣黨部內(nèi),任縣黨部副指導員,仍屬中共河間、獻縣縣委領導。
在肅寧縣黨部副指導員,仍屬中共河間、獻縣縣委領導。
在肅寧縣黨部呆了一段時間后,他又到新城縣教書。一個學期后,他被地方教育當局調(diào)離,經(jīng)天津大沽口去上海,后又輾轉到江蘇鹽城縣南洋鹽場。在鹽場黨會計大約一年的時間,以后有道江蘇泰州縣??h長姓張,是北方人,與聶過從甚密。同時,聶還教過張的警衛(wèi),這就為自己開展工作創(chuàng)造了條件。但因多年辛勞奔波,染上肺疾,1934年因吐血而辭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