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滄州獻縣,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名,說他特殊,因為她不是某個村莊的名稱,而是一個集體的概念,是眾多村莊的合稱——這就是四十八村。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它是獻縣苦難和貧窮的代名詞。
獻縣四十八村,是光緒七年(1881)李鴻章治河,“以羊換牛”的得意之作。李為照顧到堤北各州縣減災的利益,卻以置獻縣四十八村于水火為代價,故稱以“羊”(?。Q“?!保ù螅?。
“四十八村”位于獻縣西部,地處滹沱河北大堤以南,滏陽河以西,滏陽河與滹沱河匯流的夾角地帶。包括張村、臨河、小平王三個鄉(xiāng)的48個自然村,“四十八村”又被稱作“獻縣泛區(qū)”,面積173平方公里,其中心點距縣城21公里?!?/p>
關(guān)于“四十八村”的情況,有一首民謠作了概括地說明?!?/p>
陳家莊北邊挨河口,
古莊的人們賣香油?!?/p>
賈莊橋有伙修橋的匠,
王莊出了個舉人頭?!?/p>
八里莊新起橋一座,
大章趕廟是兩頭?!?/p>
萬家寨的好外出,
賈莊打蓋簾兒集上賣?!?/p>
文都村栽種果木樹,
文大夫搬家到枝頭?!?/p>
李謝愛把園子種,
要吃豆角兒上堤口。
杜凌花出了同樂會,
雙村南邊是天平溝?!?/p>
馮莊的鄉(xiāng)親賣山藥,
拋軍哨好象望天猴?!?/p>
劉莊村子一掐火,
參軍鎮(zhèn)的葦子沒有頭。
小平王的人們編蒲囤,
祝莊有伙兒吹鼓手?!?/p>
權(quán)寺出了伙兒泥瓦匠,
張支根有個李星武。
梁家莊,一個頭,
三角祖先冉伯牛。
富莊有個張大炮,
張村本是九個頭?!?/p>
臨河修起廟一座,
李家疃的當會頭?!?/p>
尹官的人們賣花樣,
河堤南邊兒是橫頭?!?/p>
石家疃的織褥面兒,
十字大街元昌樓。
路莊常把帶子賣,
王家莊的燒餅沒有油?!?/p>
鎮(zhèn)上出了個“燕子李”,
關(guān)尹莊起了兩座大高樓。